近日,有消息称,哈啰出行计划在美递交IPO申请。并有媒体透露,哈啰计划在今年二季度初上市,募资额在20亿美元左右。哈啰官方对上市消息回应“不予置评”,但实际上,在今年2月初就有类似的消息传出。
天眼查APP显示,成立五年的哈啰出行,已经完成了15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蚂蚁金服、复星集团、GGV纪源资本等投资机构,其中,蚂蚁金服从2017年至2019年两年,参与的就有6轮融资。
一位接近哈啰出行的业内人士向AI财经社表示,虽然蚂蚁金服参与了多轮融资,但实际情况并不像外界想的那样“背靠大树”:“双方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,哈啰的独立性更强一些。上市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很正常的行为。”
随着ofo押金爆雷,摩拜单车被收购,昔日的共享单车热潮早已褪去,但共享出行领域的资本竞逐还在继续。现在的两轮共享出行市场上,是新的“三足鼎立”,哈啰出行面对着全新的竞争对手美团和滴滴青桔。在两轮和四轮市场上,哈啰和滴滴的业务已经交叉;目前哈啰也已入局本地生活领域,但它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道路也并不顺利。
一旦哈啰上市成功,“共享单车第一股”也将随之诞生。可在共享出行的三国杀中,哈啰在夹击下,能有多少新的增长空间,又能讲出什么新的故事?
共享单车故事幸存者
共享单车大战基本格局已定。当初的几家头部创业公司里,仍然独立运营的也就仅剩下了哈啰出行。
根据哈啰出行公开的数据,公司从2018年4月成为共享单车市场第一名,日订单量超2000万。截至2020年底,哈啰出行的共享单车业务已经覆盖超过460城市。哈啰相关人士透露,哈啰出行在两轮市场的运营毛利已经实现“转正”,未来还将继续拓展家用电动车领域。
哈啰在ofo、摩拜单车缠斗正酣时入场。国内共享单车战争的序幕,由2014年ofo的成立而开始。2015年,摩拜单车的成立加速了国内共享单车的战争。共享经济概念盛行、资本狂热、企业跑马圈地,将该市场的热度推向了巅峰。一时之间,国内涌现出了小鸣单车、小蓝单车、智享单车、永安行、熊猫单车、快兔出行等五颜六色的单车品牌,据统计,仅在2016年国内就有超过2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共存,该行业的融资额超过了30亿元。
共享单车行业背靠共享经济热度,被赋予了极高的期待。2016年,共享单车Hellobike(哈啰出行前身)成立,获得了GGV纪源资本的A轮融资后,低调在厦门试运营。
在一二线城市的共享单车争夺战中,ofo先后拿到了阿里、腾讯以及滴滴的投资,以超过50%的市场份额占据行业第一;摩拜单车依靠腾讯巨头,2017年投放了超500万辆共享单车。
相比于两大共享单车巨头白热化的竞争局面,暂时“无依无靠”的哈啰在战略上选择了避免与它们产生直接冲突,主要往三四线城市及景区等下沉市场发展。2017年,哈啰进军武汉、南昌、天津等城市,提供共享出行服务。
共享单车是一片被资本催熟的市场。ofo们在市场上盲目扩张时,为了寻求更大规模的融资,不断加大投入抢占市场份额,却忽略了背后成本过高、资金回流慢、现金流无法保证等问题。
利用资金烧市场的行为,终究会迎来衰败,一旦爆雷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。ofo便是典型,2018年9月,ofo因拖欠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约6800万元的货款,被告上法庭,随即押金难退问题被曝出,线上退押金排队的用户迅速增长至千万人。资金链断裂的ofo,随即遭到了厂商和用户的围攻。
共享单车行业的隐患逐一浮出水面,市场也变得相对冷静下来。走“农村包围城市”路线的哈啰单车在2017年12月,获得了蚂蚁金服领投的3.5亿美元融资。目睹ofo因押金而爆雷的问题,哈啰显然不会再重蹈覆辙。从下沉市场突围后,哈啰于2018年3月在全国推广“信用免押”,不再限于共享单车靠收押金快速回流资金的商业模式。
随着摩拜单车和ofo的黯然离场,哈啰成为了幸运的那一个。
巨头出行生态战
共享单车的市场格局已然发生了改变。
重资产、重运营、客单价低的共享单车市场增长已经日趋乏力,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,流量增长已然逐步见顶。在电单车新国标公布后,共享出行领域的公司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共享电单车市场的机遇。下沉市场成为了它们争夺之地。
2020年,在更多的三四线城市和下沉市场中,忽然间就充满了五彩斑斓的共享电单车。
2020年之前,哈啰出行在共享电单车市场一家独大,但目前市占率有所下降。据媒体报道,截至2020年6月,青桔电单车的日订单量已达350万,只略低于哈啰的400万单。易观数据显示,2020年10月,青桔以订单交易指数42.5位居中国共享电单车行业榜首,哈啰只列在第二位。
哈啰出行是最早布局电动助力车领域的公司之一。哈啰出行CEO杨磊曾于2020年4月表示,哈啰电单车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70%。根据哈啰出行公布的最新数据,2020年哈啰出行App总注册用户数达到4亿,共享电单车业务已布局超400座城市。
巨头的生态之战,给了哈啰出行更大的压力。
例如对于滴滴而言,两轮市场补足了在四轮市场之外,用户出行“最后三公里”的缺口。有出行行业人士也向AI财经社表示,滴滴借助于两轮业务青桔和四轮业务的布局,将自身的护城河拓展成一个完整的覆盖两轮和四轮的出行生态闭环,提高自己的业务壁垒。在近年来,滴滴不断布局本地生活、货运等领域,滴滴的大出行体系,正在向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发展;而对于跑腿、到家业务等即时配送,和社区团购等业务,两轮出行的地位都显然尤为重要。
此前,滴滴青桔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会更加关注共享电单车以及下沉市场。2020年3月,滴滴出行公布了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,每天服务超过1亿单,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%,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。而1亿单目标中,两轮车(青桔单车和电单车)承担起了4000万份额。
在这个目标之下,青桔成为滴滴中主要的融资项目。2020年4月,青桔获得10亿美元融资,主要投资方为君联资本和软银。2021年2月,据媒体报道,青桔即将完成6亿美元B轮融资。
哈啰的竞争对手并“不差钱”。随着共享单车的流量红利逐渐见顶,哈啰出行也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。
在巨头们的压力下,哈啰的目标则是进一步将业务拓展至两轮出行行业的上下游。共享电动车也推动哈啰在两轮领域的边界拓展,一位接近哈啰出行的业内人士向AI财经社表示,哈啰出行在两轮出行市场中,已经扩展至换电、家用电动车等业务。
去年11月,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宣布,哈啰出行也要“造车”,切入两轮电动车业务,同时提供智能物联网技术,推动电动车制造业的产品智能化、换电标准化。早在2019年,哈啰出行就和宁德时代、蚂蚁金服成立合资公司宁德智享,研发两轮新能源产品。
第二增长曲线“突围”难
共享两轮车市场格局已基本定型,但共享单车的盈利能力和增长空间尚不明确。共享出行作为流量入口,也亟需更多的支付场景,来提升商业价值。
哈啰开始试水新的业务增长点,在四轮出行市场推出了打车和顺风车业务,但目前看来,顺风车业务不仅面临着严格的监管,且从规模来看对于其盈利能力提升仍是有限的。
本地生活也成为哈啰出行试水的新领域。哈啰出行CEO杨磊曾表示,“哈啰的最终形态,将会是一个以出行为基础的生活服务平台”。本地生活现在正处于探索试水的阶段,哈啰出行试图在夯实出行市场的基本盘基础上,将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型摸索清晰,然后逐步形成自身的发展路径和方法论。
去年4月,哈啰出行App曾上线了本地生活消费入口,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餐饮到店、金融、地图、酒旅等。
今年以来,哈啰出行更是动作频频。2月3日,哈啰出行官方公众号宣布,用户可以通过哈啰预订酒店。目前,哈啰出行App首页已经含有"酒店"板块,并且处于位置正中间。
外界认为,尽管移动出行与酒旅、餐饮等生活场景有着天然的高度关联,但在本地生活领域已与互联网巨头展开竞争,哈啰不一定能够在此领域获得太大的突破。